广东资讯网 广东资讯网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RSS地图
首页 | 国际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潮州新闻 | 东莞新闻 | 其他市区 | 中山新闻 | 国内新闻 | 广州新闻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潮州新闻 >

能干实干的“开拓者” 科学事业的“铺路人”

时间:2016-07-21 04:34阅读:

吴坚武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洪曼峰 摄

  □文/本报记者 陈培娜

  当今时代,众多潮人艰苦拼搏,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社会各界取得杰出成就,他们或叱咤商海,或蜚声文坛,有的则在科学世界里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为祖国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吴坚武就是其中一位。

  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的吴坚武是饶平人,今年75岁。他在上世纪80年代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成功建造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吴坚武热爱学习,他不仅有善于思考的头脑,还有善于实践的双手。他敢于担当,能干实干,在同步辐射等多个科学领域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前行。他为科学研究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和毕生精力,甘做推动新中国科学事业起步发展的“铺路人”。

  爱思考勤动手

  的好学生

  “我的成长过程比较特殊。”吴坚武如此描述自己的人生。

  吴坚武在泰国出生。对孩提时期的他来说,家乡饶平遥远而陌生。1951年,年仅10岁的吴坚武和二姐跟随父亲回到中国,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

  吴坚武从五年级下半学期插班在饶平县小学就读。在这之前,他曾在泰国的华文学校读书。“我从小淘气,开始上学就留了一级,到饶平小学插班等于跳了一级。在这里数学已经教过分数了,而在泰国华文学校还没教。”数学跟不上教学进度,怎么办?聪颖的吴坚武有自己的一套法子。

  “我靠自己的办法思考数学题,为何要这样做?为什么?很快就学懂了道理,追上教学进度,数学成绩从此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吴坚武说。

  在泰国华文学校读书时,每周只有两节中文课,其它全是泰文。由于缺乏知识积累,吴坚武上汉语语文课时倍感吃力,磕磕碰碰总算对付到小学毕业。

  吴坚武小学毕业后,父亲早已调到北京工作,吴坚武跟姐姐于是离开家乡,到北京寻找父亲。

  吴坚武随后到北京第24中学住宿就读。刚一入学,父亲立即被派往广州工作,他经过多番考虑,决定把吴坚武姐弟俩留在北京。这时吴坚武才12岁,不得不开始了艰难的独立生活。他要学会适应北方气候,从吃大米变成吃粗粮窝头、高粱米为主;他要自己洗衣服、料理生活、学习,平时只靠书信和父亲交流。

  在学校里,吴坚武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活动,还对制作航空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简单的模仿制作到自己设计,自己备料、制作、试飞,参加表演和比赛。由于表现出色,吴坚武成为北京市航空模型代表队成员。航模活动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他在无形中学会了机械制图,领会平面图的立体感。

  吴坚武高二那年正是大跃进时期,受社会思潮影响,吴坚武决定不读高三,提前报考大学。

  “我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科学院要成立一所新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院各个研究所与大学各个系挂钩,培养自己的科学家。”吴坚武不禁心生向往,他决定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报考中国科技大学,只报“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一个系。

  “此事未与父亲通报,我也不知道考不上后果会怎样。”吴坚武的决心很坚定,他很快离开高二的课堂,突击自学高三的功课,这时只剩下20天的时间,他白天黑夜“连轴转”,精神高度集中完成了自学。

  吴坚武的考试成绩很不错,顺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对新中国来说,原子核物理还是一门刚刚起步的学科,吴坚武决定到这个崭新的领域闯一闯,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科技人才。

  学习不止步

  进军新领域

  大学五年,吴坚武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从普通班到分专业的电子班、理论班,他都担任学习委员。1963年吴坚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理论研究室。他期待毕业后为祖国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可是还没到研究室就被抽调到工厂“劳动锻炼”,对此,他坦然对待,认真工作,最后还通过二级钳工考试,这段经历,进一步锻炼了吴坚武的动手能力,使得他后来能够在建造同步辐射装置时显身手。

  劳动锻炼一年多后,吴坚武回到理论室,刚开始工作不久,中央机关抽调干部下农村搞“四清运动”,吴坚武又被派到安徽省六安地区参加运动,历时一年多,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才回北京……

  在动乱的年代,吴坚武坚持独立思考,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文化大革命期间,我采取不参与、旁观的态度。我没有写过一张大字报,但在关键事上敢主动出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吴坚武深有感触。

  例如在“抓革命促生产”时,鼓励大家恢复科研,吴坚武和另外一个同事抓住机遇,一起收集国家历年来在高能物理的布局和投入等资料,到储备这方面人才的外单位串联,开座谈会,综合信息,提出集中人才恢复高能物理研究的建议,他们甚至直接找到上面主管科学院的周总理联络员刘西尧。最后建议获得批准,成功调集包括曾经在前苏联“杜不纳”高能所工作过的专家们,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成立带有军管色彩的“高能连队”,这就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

  在领导和同事们眼里,吴坚武很能干也肯干,有需要时马上就想到他。“下乡支农麦收,要我当管理员带几个炊事员为大家买菜做饭,我做了;高能所要搬迁,要我当先遣队领头;基建处成立要从各个研究室抽调一人,我被选中……”然而,吴坚武清醒地认识到,从大学毕业,到文化大革命,他所做的事都与科学研究无关。

  “我经常思考人生道路该怎样走,我不能总是这样当‘万金油’,要有自己的专长和技能,需要时非我莫属。”吴坚武不曾忘记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他还跟记者提到了一段小插曲:“我们理论室做一些计算时,需要用一些电动的机械计算机,但都坏了或有毛病,文化大革命没有工作做,这些机器没人管、没人更新,我试着把一台坏机器拆开又装上。没有图纸,靠着思考每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反复拆装,终于成功。”

  吴坚武不仅把研究所坏的、有毛病的各种型号的机器修好,还到周边的研究所推荐自己,免费帮人家修理电动机械计算机。他感叹道:“这段经历,等于上了一门机械、电子课程和实践,对我后来的工作有深远的影响。”

  “在思考自己出路时,我看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在自动控制方面的发展以及前途无限的应用。”吴坚武说,这时文化大革命结束,高能物理所成立,科学研究逐步恢复。吴坚武开始学习计算机的“FORTRAN”高级语言来计算理论问题,深入了解计算机最初始代码的汇编语言及计算机在自动化控制的应用。这时,在科学院院士的点拨下,吴坚武完成了物理实验的计算机在线控制和数据获取,以及数据处理。虽然吴坚武身在理论研究室,但他毅然放弃理论物理专业,专攻高能物理实验的在线数据获取,并颇有成绩。

  回国报效

  奉献青春年华

  1977年夏天,邓小平在接见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时,请丁先生帮助中国培养高能物理实验人才,丁先生同意接纳高能物理所10位科学工作者到他的实验室工作。这件事的意义非同寻常,它推动了中美政府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促使一批又一批学者到美国进修、工作,这种改革开放的潮流也涌入欧洲。最初走出去的学者,大多数都返回祖国奉献青春年华。

  “丁先生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要走后门的。高能物理所只有我一人搞过计算机在线数据获取,因此挑中了我。”这一次,吴坚武成功实现了“非我莫属”的目标。

  包括吴坚武内在的10名科学工作者于第二年初到达西德的汉堡市,前往正在建设的DESY正负电子对撞机其中一个对撞点建造“MARK-J探测器”。这是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科学家共同参加探测器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行。“我们被分散到各个专业组,融入到外国人当中,我分到计算机在线数据获取。经过努力,我们得到了外国同行的认可,为MARK-J实验取得国际认可的物理结果做出贡献。”吴坚武回忆道。

  吴坚武的认真工作获得了丁肇中教授的肯定。1980年后,吴坚武应丁肇中邀请,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继续到美国、西德,在丁肇中领导的科研团队工作。1981年,丁肇中希望吴坚武回国与家人团聚之后,再回到他的团队继续工作。 

  当时,建造中国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拥有自己的高能加速器和高能物理实验基地,是国家领导人和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吴坚武谢绝丁肇中的挽留启程回国,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对撞点的探测器)工程建设,并担任北京谱仪的计算机在线数据获取项目负责人。

  随后,吴坚武调入人才、购买设备、培训队伍,逐步开展工作。他一直倡导自主研究,希望靠中国科学工作者自己的努力做出成绩。“我想按照自己新的思路设计计算机软件,但当时研究所所长却想全部照搬国外现成的软件,并请国外熟悉使用者来帮忙。所长的想法比较保险,要确保北京谱仪建成,并成功获取数据出物理结果,但我的想法是,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做,为何不做呢?”

  个性耿直的吴坚武为此离开了课题组,到科技开发公司去当经理。多年后,北京谱仪改造升级,主要负责人曾是吴坚武的学生,他介绍改进方案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方案就是吴坚武当年要做的。”

  努力攻关

  啃下“硬骨头”

  不久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建造方针调整为“一机两用,以应用为主”,增加了同步辐射装置的建造项目。

  在当时,建造同步辐射装置,对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同步辐射应用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材料、冶金、能源、地矿、微电子、化工等众多学科,与高能物理研究所比较单一的科学背景相矛盾,在我国起步又晚,实际上没有科技积累,也没有人有过在同步辐射设备上实习过的经验。这让科研人员们忧心忡忡:若不采取有力措施,BEPC工程完全有可能被同步辐射项目拖后腿。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大家很快想到了吴坚武。由于作为和能力都得到多数人认可,吴坚武刚到科技开发公司不久,又被高能所要了回来,他被任命为同步辐射室的研究室副主任,开始进入从未涉足过的领域。

  “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就接受了全新的挑战。”吴坚武说。当时,为了摆脱处处被动的困境,科研人员提出用“科学系统工程”的概念来指导同步辐射装置的建造,组织光、机、电、气、水、真空、计算机技术、深测技术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攻关。

  从零开始的工作注定充满艰辛,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一路磕磕碰碰,但吴坚武心里憋着一股劲,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接连几年的时间里,吴坚武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争分夺秒查阅外文资料,学习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他深入思考,反复尝试,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摸索经验。为了攻破一个个技术难题,吴坚武把实验室当成了家,深夜时倦了就在实验室里留宿……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对策,吴坚武和科研人员们逐渐从被动转入主动,终于赶上了整个BEPC工程的进程,同步辐射装置也成功通过了国家测试及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其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已经达到和超过设计要求,具有80年代的先进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同步辐射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众多科学领域。第一台同步辐射装置的建成,对推动我国高科技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0年,BEPC工程获得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5月24日,吴坚武参加了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表彰大会,获得了由国务院总理签发的,写有吴坚武“做出重大贡献”的嘉奖证书和金质奖章。

  荣誉没有让吴坚武停下脚步,后来,他还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同步辐射装置”项目建设,担任工程指挥部总工艺师,继续在同步辐射装置的运行和应用上辛勤耕耘。他认为,“科研总要追求更新、更先进的技术。”

  几十年倏然已过,吴坚武始终未改初心。一路走来,深深影响着吴坚武的人生选择的,是他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采访中,吴坚武深情吐露心声:“我是在中国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我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为国家做点事情!”

  总策划:江俊英 蔡楚标 

  总统筹:邢映纯

上一篇:欢庆“六一” 下一篇:潮州工夫茶“四宝”联盟标准将发布
本栏随机推荐新闻
·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今
·建桥修路服务群众
·黄冈一艘渔船深夜着火
·“终于考完了!轻松了
·店铺装修材料占人行道
·韩江水污染应急演练举
·作家大城所采风
·风雨无阻铺坦途
·严格落实措施 确保安
·大热天频停电居民叫苦
·加强水系整治 改善水
·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
·以“治病消灾”为幌子
·如何防止危房倒塌事故
·追踪:警方披露“韩师
相关新闻
·http://cs1j.com/传世私服
·http://www.btfcs.com/传世sf
·http://www.qpcsw.net/传奇世界私服
·学习先进经验深化警务
·市区发生一宗煤气爆炸
·市委党校部署“两学一
·进企业讲解相关政策
·意溪镇已拆危房逾千间

友情链接
广州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东莞新闻 | 中山新闻
粤ICP备12053410号-1 Copyright © 2014-2016 广东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