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资讯网 广东资讯网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RSS地图
首页 | 斗地主| 国际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潮州新闻 | 东莞新闻 | 其他市区 | 中山新闻 | 国内新闻 | 广州新闻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广州新闻 >

近两百年前广州十三行商馆区时有奇葩事发生

时间:2019-05-31 00:01阅读:

清代十三行商馆区同文街上的店铺

千年广州开放系列

近两百年前的十三行商馆区,洋商做生意,会遇到不少奇葩事,在旗昌洋行合伙人亨特所著的《旧中国杂记》里,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一宗涉外案件的审理中,官方翻译不懂英文,为了蒙混过关,在公堂上拼命捣糨糊,并趁机贩卖私货。这样的事放到今天,还真有点不可想象呢。

清代油画,描绘了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的早期风貌。(威廉·丹尼尔/FOTOE)

洋水手疑“偷渡” 知府开堂审案

1837年5月,广州十三行商馆区发生了大件事,知府和知县大人亲临行商公所(十三行行商聚集办公的地方),审判一名印度水手。话说这个印度水手是1836年10月被福建地方官押解到广州的。在那个“一口通商”的年代,所有的洋人都只能在广州登岸,一个印度水手忽然出现在福建的海滩上,当然要被当地官员扣押起来,解送到广州。这个印度小哥没有被送交地方官,而是直接交给了十三行的行商。十三行行商当然第一时间就报告了官府,大概是地方官过于忙碌的缘故,直到8个月以后,知府和知县大人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号“夷人”待审。把“夷人”带进城里审判是不合适的,干脆在十三行就地审判为好。

审判“夷人”,没有翻译是万万不行的。按说,洋商在广州期间,是有取得官方执照的翻译(当时称“通事”)为其服务的。可惜,这名被洋商亨特在《旧中国杂记》称为“老汤姆”的官方通事虽然为人精明,不怕操劳,但英语水平实在不怎么样。不过,姜还是老的辣,官方通事四处打探了一番,从附近街上找来了一个经常跟外国水手打交道的木匠,让他穿上长袍,拿上扇子,充当自己的助手,至于可怜的木匠到底懂多少外国水手的语言,老汤姆心里也没底,好在知府与知县大人也不懂外语,大有希望蒙混过关。

翻译信口开河 顺带贩卖私货

审判当天,知府大人和知县大人带着一大帮随从、衙役来到行商公所,升堂办案。

木匠杜撰水手经历

印度水手被押上堂来,鉴于官府对“夷人”的体恤,倒没有让他下跪,就让他站在堂上,官方通事和木匠翻译就胆战心惊地站在他旁边。

好家伙,大概是海上惊魂,又流落海滩的经历太令人惊骇的缘故,还没等开审,这个印度小哥就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经历来,听得老汤姆和木匠翻译云里雾里。就凭他们稍微会讲一点“鬼话”的经历,怎么可能翻译得出来。

不过,这难不倒经验丰富的木匠,他“认真倾听”了一会儿后,煞有介事地告诉知府和知县大人,这名印度水手名叫拉姆汗,船从孟加拉来,本来要驶往广州,结果因为遭遇暴风,被迫在福建靠岸,涉案的印度水手被派到岸上去找一些淡水,结果劳累过度,在海滩上睡着了,醒来就发现被官差逮住。其实,这通篇的故事全是木匠翻译的杜撰。

水手经历仍然成谜

更让印度水手难受的是,木匠借着翻译的机会,拼命向他推销自己的货物,一会儿用广东英语说:“9号商铺,千万记住。”一会儿又说:“樟木箱、航海箱,比任何一家店铺都好。”一会儿又说:“一等货色,一等便宜。”印度水手急得多次插话,无奈没有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他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好在木匠翻译杜撰的这个故事对他的当事人一点坏处都没有,遇到海难,被迫靠岸,并没有违反官府“夷人只许在广州登岸”的规定,知府和知县大人自然就宽大为怀,教导了印度水手一番“天子出于仁慈,才把广州对夷人开放”的道理,希望夷人善加珍惜,毕竟夷人不管来自何方,都离不开茶叶与大黄(注:中药,有通便之效)。

如此教导一番后,审讯便结束了,印度水手留在了行商公所,直到有商船去孟买,他才踏上了回家的路。至于他到底为何出现在福建的海滩上,其间有什么样的“海上历险”,直到他离开广州,依然是个谜。

太好玩

洋行商馆竟被白住

根据亨特所著的《旧中国杂记》,近两百年前洋商遭遇的奇葩事儿还很不少。比如,洋商离开广州后,商馆被人莫名“蹭住”,一分钱房租不付,听上去也很匪夷所思。

在《试住商馆》一文中,亨特绘声绘色地写道,有一年的贸易淡季,十三行一带荷兰商馆区的贸易代表到澳门过冬去了,商馆只剩下一个看门人。

嘿,你猜怎么着,一个跟贸易代表素不相识的外国商人跟看门人一阵忽悠,看门人以为他跟主人私交不错,就把钥匙给了他。这个外国商人就此带着他的全副家当,舒舒服服住进了荷兰商馆。这个商人家当不多,无非是大米、咖喱粉、印度奶油、一两条备用头巾之类。据亨特所述,像这样混迹十三行,试图发笔横财的散商多的是。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外国商人在荷兰商馆“安家”的消息过了一阵传到澳门,商馆主人大为惊讶,委托亨特去探查究竟。结果,亨特一找上门,对方“莫名惊诧”,反问说,自己不过是“试住”商馆,还没决定安顿下来,当然不必付房租。不过,话虽这么说,这位老兄在商馆主人每月房租100银圆的要价之下,还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不管怎样,白住了这么些日子,已经是赚到了。

这样的事情,放到今天,几乎不可想象,两百多年前十三行商馆区的生活,就是这么好玩。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上一篇:俄罗斯双栖艺术家伊戈尔,举办广州钢琴演奏会 下一篇:注意!端午节快到了,这些粽子不能带入境!
本栏随机推荐新闻
·广州“最大城中村”迎
·时隔三年,五一小学原
·《广州市供水用水条例
·公交站台上她的暖心一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
·僵尸车“噩耗”:每天
·上百种讲义在中大展出
·第九批省文保单位广州
·广州首批4个社区慈善
·工人夜校,何以动人?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
·到越秀公园地铁站看外
·非常六一:狮头杯、舞
·明天这个客运站将开售
·珠海发现“最美小鸟”
相关新闻
·俄罗斯双栖艺术家伊戈
·能“看病”的机器人获
·广州戏服惊艳开展!快
·广州奖亮相首届联合国
·每周一次!广州开展全

友情链接
广州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东莞新闻 | 中山新闻
粤ICP备12053410号-1 Copyright © 2014-2018 广东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