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资讯网 广东资讯网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RSS地图
首页 | 斗地主| 国际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潮州新闻 | 东莞新闻 | 其他市区 | 中山新闻 | 国内新闻 | 广州新闻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市区 >

扶贫车间设在家门口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时间:2019-06-22 09:29阅读:


■拆石村村民展示村里生产的番薯干。
■贫困户马肖英在家门口的藤编扶贫工作坊工作,既能照顾到家里,又能赚到钱。
■肇庆积极引导各地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统筹连片开发。
■黎世东申请了免息扶贫小额贷款,扩大竹鼠养殖。
■拆石村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图为蓝莓基地标牌。
■黎世东在番薯地里除草。
■黎世东就像他养的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劳作,奋力脱贫。 肇庆市通过技能培训、推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或创业等措施,为全面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概况

投入17.92亿元扶贫资金 实施到户帮扶项目81.4万个

肇庆以全市四个山区县为主战场,以分散贫困户为重点,针对主要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奋力攻坚。通过加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或创业这些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脱贫手段,让他们自力更生,助力脱贫。全市累计实现2.16万名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或就近就业,占全市贫困户劳动力总数的84.9%。此外,引导各地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做好产供销对接,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7.92亿元,实施到户帮扶项目81.4万个,达到当年脱贫标准的有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帮扶伊始的3.08%下降到0.32%,基本实现通过三年帮扶达到脱贫的目标,为2019年底实现95%即8.83万以上的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90%即100个以上的省定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和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藤条经纬交织,挑起、压紧,互相交叉掩映……不断地重复这些步骤,一个结实美观的藤编座椅靠背就在马肖英的巧手下诞生。

在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扶溪社区永福村的藤编扶贫车间里,因为患有贫血、长期干农活,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贫困户马肖英,却显得干劲十足,小小身材里藏着无穷的能量。

对马肖英来说,编织藤条也编织着她未来的幸福生活。通过政府补助4万元,自筹6万元,她家的危房进行了改造,目前工作的收入可以让她慢慢偿还建房欠下的钱。 “我就想让儿子住得舒服点。”马肖英腼腆地说道。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在肇庆,像马肖英这样“巧手脱贫”的例子数不胜数。

关键词

就业扶贫

扶贫车间设在家门口 为贫困户脱贫撑起一片天

马肖英有一个正在北市镇中心小学读4年级的儿子。儿子2岁多的时候,马肖英的丈夫因患肝癌离世,留下母子俩相依为命。

而她居住的永福村地处偏远,距离广宁县城有40多公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忙于照顾儿子的马肖英,想要外出打工并不现实,只能靠种一亩多的粮食为生。孩子上学,自己也要看病,每个月光医药费就要花费近百元,这对一个单亲妈妈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去年7月,在政府资助下,马肖英家的危房完成改造。8月,她得到了离家只有5分钟路程的藤编车间的工作机会。如今,她每天天刚亮就起床给孩子做早餐,干完家务,喂完鸡,7时左右来到车间工作,中午回去做个饭,下午继续工作到19时回家。

如果按每两个小时可以织一个藤编成品,每个藤编赚13元,马肖英每天收入约为65元,有时候编得快每天可以赚将近100元,这样一个月她至少可以赚到1200多元。

“虽然做这个挺辛苦,但能照顾到家里,也可以赚些钱补贴家用,比起以前好多了。”她对记者说,儿子每学期还拿到了1500元的教育补助。2018年,她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14776元,实现了脱贫。

因为勤劳踏实,马肖英还可以获得1500元的就近就业奖补。肇庆市发挥企业定向捐赠资金作用,设立2000万元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奖补资金,对全市连续6个月以上稳定外出务工贫困户劳动力每人奖补1500元,其中对残疾人贫困劳动力每人奖补2000元。有利于引导贫困户自强脱贫,营造多劳多得、多劳多奖的风气,形成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使出多项绝招 确保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北市镇扶贫干部告诉记者,该镇滕编厂自2018年开厂以来,积极打造藤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了吸引需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的在家劳动力贫困户就业,镇扶贫办和各村扶贫工作组积极宣传发动,动员在家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入厂培训和就业。目前,该厂占地面积170平方米,在厂内就业有25人,其中有10人在家劳动力贫困户在厂中进行培训,另外有10人在厂中就业。

相比于有些地方就业扶贫岗位分散、提供岗位少、发展缓慢等问题,广宁的就业扶贫工作一开始从县级层面统筹,目前已经颇成气候。广宁县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梁荣余透露,该县光藤编扶贫车间就有28个,让400多名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他也向记者分析了规划这项工作的思路:“广宁是中国竹乡,原本就有藤编的群众基础和产业基础。编织技艺也能很快上手,快速在贫困户中推广。选择本地的产业,方便原料和成品的运输,此外每个镇都布局藤编车间,能形成规模,节省成本,保障就业脱贫工作长效运作,真正造福贫困群体。”

肇庆市扶贫办副主任黄伟权介绍,肇庆市使出了多项“绝招”,确保每个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借助“粤菜师傅”工程,鼓励贫困人口学习烹饪技能,方便外出就业或者在家开办“农家乐”。积极开发养路、护林、保洁等公益岗位,推广“扶贫车间”和“扶贫工作坊”。目前全市在公益性岗位共安置贫困户就业1332人。

此外,他们通过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劳务协作,组织各类用工企业进村招聘。各地开展的“精准扶贫专场招聘”活动和“春风行动”招聘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600多个。

关键词

产业扶贫

开展金融扶贫 精准对接贫困户扶贫产业金融需求

见到记者时,广宁县潭布镇拆石村贫困户黎世东笑盈盈地递过来一张名片,热情地说:“欢迎加我微信,找我买番薯干。”

名片上他写着的身份是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副社长,农产品加工厂厂长。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也颇广:番薯干、蜂蜜、蓝莓、竹鼠、夏威夷果……凭着聪颖和勤劳,黎世东的生活一扫从前的阴霾,变得生机勃勃。

记者来到黎世东屋后20多平方米的竹鼠养殖屋,见到一只只身形健硕的竹鼠正躺在箱子里慵懒地啃食竹子。黎世东拎起其中一只说:“这只现在有1斤半,等养到2斤半的时候就可以卖了,主要是卖到广州、佛山的农庄。”

从前,黎世东一直都在外打工。2012年,他的母亲患上了尿毒症,每周要做一两次血液透析。为了给母亲治病,他东拼西凑借来了6万元,几年间共花费了10多万元。2015年,他选择回家照顾母亲,并干些农活。然而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在镇村两级扶贫部门的鼓励下,黎世东从2016年11月开始养殖竹鼠,目前养了12箱,大约有50只。今年刚过半,他已经卖出了80多只,按每只卖200至300元计算,今年仅竹鼠一项就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

黎世东说,现在的竹鼠屋太过拥挤,不利于养殖,他已经在去年10月申请到了5万元的3年期免息扶贫小额贷款,其中2万元用于扩大竹鼠屋,新的场地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另外3万元他打算用于扩大蓝莓种植。利用这些资金,他已经育了一茬的蓝莓苗。

正在建设的竹鼠屋旁边,还有黎世东的25个蜂箱,看着密密麻麻的蜜蜂,他告诉记者,每个蜂箱每年提取的蜂蜜可以卖到400多元。此外,他还有4亩多的地,轮换种植水稻和番薯。他就像勤劳的蜜蜂,早出晚归,不知疲倦地为着幸福生活奔忙。

金融扶贫正是肇庆市脱贫攻坚的五大行动之一。肇庆市扶贫办副主任黄伟权介绍,肇庆通过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保保费补贴,扩大贫困地区涉农保险保障范围,适度降低贫困户保费费率。到年底,将实现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广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乡镇全覆盖。在扶贫小额信贷方面,落实风险担保金和贴息资金,精准对接贫困户、扶贫产业等的金融需求。

番薯干变大产业 成为贫困户产业脱贫大金矿

黎世东和妻子还了加入扶贫产业拆石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分红,每年每人分红405元,夫妻两人合作社务工年总收入有两三万元。黎世东平日在合作社担任厂长职务,负责全面工作。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也成了村里的脱贫带头人,经常对扶贫户进行技术指导,带领他们共同甩掉穷帽子。

2017年6月成立的拆石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90户258人,全部由贫困户组成,在该村流转土地建成了230亩番薯种苗繁育和生产示范基地。

黎世东告诉记者,番薯是村里的扶贫拳头产品,也是潭布镇的特色农产品。潭布镇种植番薯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该镇的土壤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促进了番薯高产。

这里出产的番薯干,风味独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土特产。然而过去受传统观念和生产条件的制约,潭布镇番薯产业传统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村民们依旧贫穷落后。

自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镇、村扶贫部门与驻村工作队一道,组织起贫困户发展番薯特色产业,打造番薯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全产业链,让全村贫困户的腰包鼓了起来。

目前,拆石村番薯干加工厂规模有2600平方米,采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产番薯干,年可加工番薯干3万斤,产值近50万元。

扶贫农产品种植出来之后,如何扩大销路成了一个难点。黎世东却说,自家的番薯干从来不愁卖,因为产品绿色安全,而且品牌口碑好,这些都离不开政府扶贫部门的努力。

2010年3月7日肇庆相关部门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潭布番薯干”商标。2018年向国家农业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有望在2019年成功申报。近年来,潭布镇还重点实施订单种植,配套推进加工链条与市场链条建设,提高了经济效益。

县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梁荣余告诉记者,政府最主要是要做好产供销对接的工作。在政府的对接帮助下,潭布镇的番薯干销往珠三角的农副超市和全市100多个供销社,也跟七星岩、鼎湖等旅游区合作销售。此外还开拓了线上渠道,包括“家在中山”和“岭南优品”等线上平台,以拆石村为例,线上销量已经占到整体销量的三分之一,实现了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带动1.45万贫困户发展生产

在广宁县江屯镇茅峡村,60岁的贫困户谭宜财掐着自家的龙须菜尖告诉记者, “龙须菜长得很快,每天都可以摘,早上6时就有很多车过来收购。”他说。每天收成可以有20斤至50斤,每斤卖1-3元。

江屯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龙须菜。全镇龙须菜种植面积13000多亩,成为江屯镇农业发展一大支柱。

镇里鼓励贫困户每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多种0.5亩,以增加收入。政府会提供一定的菜苗,并根据贫困户种植的面积发放农药、化肥,种植一亩有200多斤的肥料。还会进行平整土地,搭建雨棚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水平。

黄伟权告诉记者,肇庆积极引导各地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统筹连片开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力争5年内打造粮食、水果、蔬菜、禽畜、水产、南药等6个百亿产业集群,创建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1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契机,发挥高要南药、四会沙糖桔、广宁油茶、德庆贡柑、德庆南药、封开杏花鸡、怀集丝苗米、怀集蔬菜等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对当地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建设一批扶贫产业基地,打造了广宁浪沙水果玉米、怀集浪美观光农场等一批特色产业扶贫村。

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代耕代种代养等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了怀集县华辰玫瑰、爱农蔬菜、“牛世界”,广宁县番薯干、湘下村千亩百花茶油,德庆县莫村镇四季茶花等一批亮点扶贫项目,既为贫困户带来土地出租、参与产业发展的收益,又为贫困户解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难题。全市累计建立镇村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和基地310多个,推进到户产业扶贫项目3.9万个,带动1.45万贫困户发展生产。

■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上一篇:“天下之穷处”走上脱贫致富路(2) 下一篇:悬壶济贫 村民不担心因病返贫
本栏随机推荐新闻
·今起三天 广东强降雨
·河源东江大桥残余桥梁
·史前考古纪录片清远开
·茂名首届“人才活动周
·17日起深圳机场国内登
·水库泄洪困3少年 民警
·温情画面!佛山交警高
·广东出台促进销费“29
·珠海首个露营小镇7月
·顺德大良政策借读生招
·河源11岁画童获最美南
·16支龙舟代表队浈江竞
·免学费!汕头大学未来
·潮汕机场因天气原因取
·高考这几天 考生需防
相关新闻
·悬壶济贫 村民不担心
·“天下之穷处”走上脱
·打开水龙头 喝上放心
·发掘那毛番薯 “番薯
·订单农业扶贫新模式让

友情链接
广州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东莞新闻 | 中山新闻
粤ICP备12053410号-1 Copyright © 2014-2018 广东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