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资讯网 广东资讯网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RSS地图
首页 | 国际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潮州新闻 | 东莞新闻 | 其他市区 | 中山新闻 | 国内新闻 | 广州新闻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广州新闻 >

世界技能大赛大放光芒的高手回来了

时间:2019-08-30 13:16阅读:

■胡耿军(左)和同伴正在比赛。通讯员供图 

■29日,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载誉归来。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新一代南粤工匠平均年龄21.6岁,最年轻的18岁选手打破韩国一项目“五连冠”

“他们来了!他们来了!”8月29日傍晚,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下称“世赛”)广东“军团”搭乘的航班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降落,22名广东选手穿着统一西装队服,精神饱满地亮相到达厅。在此届世赛中,广东选手表现抢眼,斩获8金,这占了中国金牌数的“半壁江山”。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一批年轻的南粤工匠平均年龄仅21.6岁,其中年龄最小的胡耿军只有18岁,却在移动机器人项目中夺冠,终结该项目韩国的“五连冠”。与此同时,在这一支劲旅中,有选手顶住压力,实现中国在数控铣项目中的“三连冠”;也有选手奋力突破,终结了巴西、日本的“三连冠”。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通讯员 粤仁宣

当地时间8月27日,经过4天激烈竞逐,世赛在俄罗斯喀山圆满落幕。本届比赛中国代表团派出63名选手参加全部56个项目的比赛,其中广东共有22名选手参加20个项目的比赛。最终,中国斩获16金14银5铜17优胜奖,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而广东“军团”亦再创佳绩,将8金3银1铜8优胜奖收入囊中。

此次世赛广东“夺金团”中,由于制造团队挑战赛为3人团体项目、移动机器人为双人团体项目,最终共有10名选手斩获8个项目冠军。记者发现,“八金”当中,有5块金牌来自制造业,分别是数控车、数控铣、综合机械与自动化、制造团队挑战赛、移动机器人,其中不乏先进制造业。

“世赛成绩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世赛项目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并结合企业生产技术制定比赛标准。此次赛果一方面直接反映出广东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一系列举措的行之有效,另一方面亦说明广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已相对领先。

国内特别是广东的‘智’造产业发展,对比赛水平亦有促进。”此次移动机器人项目冠军胡耿军的教练庞春表示,中国是第三次参加该项目比赛,此次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得益于移动机器人软硬件设计的积累和升级,也归功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像日常使用的扫地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机器,均属于相同的原理和技术。”

世赛向来是全球优秀技能青年的最高竞技台,部分项目甚至划定了参赛者的最大“年龄线”。

据统计,中国代表团63名选手中,参赛选手几乎全部是“95”后,平均年龄21岁。“00后”选手有5名,其中两名来自广东,分别是移动机器人项目选手胡耿军、制冷与空调项目选手杨梓浩。而年龄最大的是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选手彭晨晞25岁。

从性别看,女性选手是“稀有动物”,仅9名,占比14%;男性选手共54名,占比86%。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广东的“金牌团”中,有一名女性身影特别引入注目。来自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温彩云斩获了时装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从小的“服装设计梦”。

此外, 从户籍看,有15名选手来自城市,48名选手来自农村,且有4名选手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从身份看,7名为企业职工,14名为教师,42名为学生。

冠军故事

“非专业菜鸟”一路逆袭 淡定矫错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冠军档案 胡耿军,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学生,移动机器人项目冠军

这次广东“金牌团”中年龄最小的选手胡耿军,出生于广东揭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父亲作为一名维修电工常年在外,母亲在家务农。“妈妈是我的榜样和英雄。”虽然与父亲同为技能人员,母亲昼出夜归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计与5个孩子读书,让他学会了勤奋与踏实。

初中毕业后,为早日扶持家庭,他入读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五年制专业。刚开始,他对这一陌生的专业一窍不通,“我是软件不会用,程序也不会写。”为了跟上节奏,他通过网络翻译软件,自学了英文编程资料,一个多月后便能控制机器人完成简单动作。

相较于其他专业选手,“半路出家”的“菜鸟”胡耿军在近两年来通过层层选拔,不仅通过学校、市、省的选拔,更以第四名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其间淘汰赛五进三、三进一均拿到第一名,获得世赛“入场券”,一路逆袭,与云南技师学院学生郑元棋默契配合,实现这一项目上中国金牌的“零的突破”。

如今,移动机器人比赛“遍地开花”,但在最高技能竞技台上,这一项目是“难上加难”。“最难的是参赛机器人是‘从无到有’,从设计、选材、制作、编程、调试等,都要选手自己完成。”

“我们胜在了速度。”庞春透露,比赛中两名选手曾在调试中出现失误,但迅速调整状态,淡定专注地修正失误,最终以速度赢过了韩国队几乎零失误的“稳”,终结了其在这一项目上的“五连冠”。

22小时内造出自动调酒杯夺冠 获项目首金打破巴西“三连冠”

冠军档案 郑玉辉,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冠军

“我一看到题目,比训练简单,(拿冠军)应该没问题了。”相较于广东“金牌团”其他选手,郑玉辉显得更稳重、更霸气些。他坦言,比赛前每天从早上8点训练到晚上12点,题目难度大,但进程顺、节奏稳,赛前这一状态使他立下目标——实现中国在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据悉,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是一个综合项目,选手要掌握铣床车床操作、机电一体化等多个模块,且赛时为世赛项目的规定上限——22个小时。

“这次题目是要求做一个自动调酒杯。”郑玉辉解释,实际上是设计、制造出一个工业机械手,能拿准酒杯,稳当地倒酒。“这对精度也有高要求,否则机械手无法很好地运行指令,完成指定动作。”最终,他在22小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比赛内容,而不少选手在这一指定时间内连机械手都没做完。如此,他为国家拿下了该项目的第一块金牌,亦终结了巴西在该项目上的“三连冠”。

今年22岁的郑玉辉,接受采访时十分淡定、大气,但在他二姐郑春柳眼中,却是个淘气鬼。昨天,他的家人来机场接机时,郑春柳告诉记者,弟弟从小很爱玩,中考成绩也不理想,但家中务农培养出不错的动手能力,于是让他读了技校。“我们从未想过家里会出一个世界冠军,只希望他能学一门手艺,将来好找工作。”

参赛训练改变“粗线条”性格 赛场上将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10

冠军档案 田镇基,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数控铣项目冠军

数控铣项目是中国的传统王牌项目,此前世赛上曾将2块金牌收入囊中。作为新一代的参赛选手,田镇基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备赛以来的目标,一直就是‘保金’。”

性格有点“粗线条”、从小不太细心的他,因参赛变得仔细了不少。然而,由于此前师兄们耀眼成绩的“光环压力”,他曾在比赛前一个多月出现过心态的“小崩溃”。“其实就是一些小问题,比如漏掉某个程序环节,但总是频繁出现,那时候心态就有些崩了。”为了修正这些问题,克服较为粗心的性格,他给自己“加负”,通过长时间的不断重复训练,调整回最佳参赛状态。

比赛中,第一天的赛题是做一只铝质小乌龟,虽然外形与真实乌龟差别不大,但图纸上却标满了尺寸与轮廓,十分考验选手“功力”。“我需要通过编程,让数控机器把毛坯打造成成品。”田镇基表示,一般尺寸误差要在正负0.01-0.02毫米以内才能够得分,而这一精度,相当于普通人一根头发丝的1/10。

上一篇:镜头前一摸面料便知价 镜头后为稳流量不敢歇 下一篇:广州推出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 划分5个信用等级
本栏随机推荐新闻
·南沙:广州一个探索高
·南沙智慧新防控 一周
·中大纺织商圈不会搬
·芳村花鸟鱼虫新世界开
·广州中心六区临时泊位
·台风“杨柳”靠近 今
·广铁32个高铁站全面实
·厂房有蟑螂、用违禁原
·夜间经济只有“逛吃逛
·小心!骗子盯上年轻人
·大包整多两笼唔怕滞!
·广州市民10月或可吃上
·七夕白云机场周边酒店
·增城6日发生2.7级地震
·南沙丰收嘉年华 三条
相关新闻
·世界技能大赛 广州选
·9月开工!解放中路东
·广东“首列”进口中欧
·第45届世赛闭幕 中国
·广州黄埔启动穗港科技

友情链接
广州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东莞新闻 | 中山新闻
粤ICP备12053410号-1 Copyright © 2014-2018 广东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