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资讯网 广东资讯网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RSS地图
首页 | 国际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潮州新闻 | 东莞新闻 | 其他市区 | 中山新闻 | 国内新闻 | 广州新闻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东莞新闻 >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新工科”支撑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

时间:2017-10-10 01:50阅读:

  松山湖校区风光。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

  青春代表阳光、朝气和活力。对于一所年轻大学而言,亦是如此。

  4月22日,东莞第一所公办高校东莞理工学院迎来建校25周年。25年来,这所“90后”大学实现了从合作办学到正式设立、从专科到本科办学和从地方本科高校到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的三次蜕变,成为国内新兴高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样本。

  站在新起点上,如何实现新飞跃?日前,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接受专访。在精炼语言、严谨逻辑中,他表达了对这所年轻大学实现超常规发展、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说,要坚定“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理念目标,组建“新工科”学科专业群,支撑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

  天时地利+顶层设计:助推超常规发展

  问:被确定为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时,东莞理工学院就提出了超常规发展的新思路。

  成洪波:2015年,广东率先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双高”建设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正是因为省委、省政府及时果断、富有远见和魄力的决策部署,在全国抢了先机、发了先声,使得各参建高校有机会更早进行谋划,更快推动发展。

  具体到东莞理工学院,当年9月14日省政府举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共建协议签署仪式,8天后东莞理工学院发布了全球引才公告,在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方面下了一步“先手棋”。在此之前,我们完成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总体规划和改革方案,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顶层设计。

  我们之所以提出超常规发展思路,首先是因为学校位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里是国内科技产业实力最强、创新最活跃的区域,而且正处在加快形成新动能、加速催生新产业的战略机遇期。这样的产业环境条件是一般地方高校和其他发展阶段所不具备的。因此,东莞理工学院的超常规发展,核心就在于根据国家战略、区域布局和产业需求,加强人为设计,加快发展节奏,加大前进步幅,走出一条地方工科院校特色发展“不一样的路子”。

  问:如何理解“加快节奏,加大步幅”?

  成洪波:在谋划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思路过程中,我们反复思考三个问题:政府和市场对学校新一轮发展有哪些期待;学校的综合实力要实现怎样的提升;在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建设中,学校要发挥什么作用。

  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恰当的战略设计和价值引领至关重要。譬如,不到一年半时间我们先后面向全球引进236名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博士,其中院士(双聘、特聘)6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以及海外杰出人才33名。同时,校内首批遴选18位教师进入学科领军、骨干人才特聘岗位。为什么有这样的成绩?因为我们打破原来的人事制度制约,一方面建立快速决策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等人才引进政策,适应满足知名学者建设新平台、适应新产业和开启新事业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充分重视校内人才,鼓励具备条件的校内人员“跳摘”竞争高层次人才特聘岗位,让全校师生都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其实,要实现超常规发展,除了加快节奏、加大步幅,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优势、找准特色,大胆闯出新路,并且从价值整合、制度变革、组织创新方面进行探索和积累,从而实现引领式、可持续发展。

  问:闯新路会遇到什么挑战?

  成洪波:当然,这个过程要披荆斩棘,投入更多资源和付出更多努力。我还是以人才工作为例,我们的人才工作理念是不仅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和充分的自主权,更要让专家学者有开辟事业新阶段的良好预期。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想了不少办法,探索组建了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正在逐渐形成人才特区、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枢纽的效应,集聚了跟各个专业镇街、园区、行业企业和境内外高校合作的优势资源,努力让各类人才发挥才智,实现价值。

  新型学科专业+特色产业学院:探索“新工科”路径

  问:近期“新工科”的发展理念很热门。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学校如何谋划新发展?

  成洪波:自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启动以来,学校以服务广东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使命,重点瞄准智能制造领域凝练特色优势学科方向,打造学科交叉融合与科技创新项目平台,组织行业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前沿应用技术研究,建设特色产业学院,开展科技产业创新服务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需求导向、人才优先、项目引领、平台支撑、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基本思路,就是试图打破传统学科建设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跳出一般大学发展的逻辑约束,真正按照国家战略和区域布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专业改革建设,实现学校综合实力与创新服务能力的“双提升”。这一过程贯穿了科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理念和实践,整合了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功能,最终指向大学组织形态的变革优化。这些做法和计划,其实就直接反映了我们对“新工科”内涵的理解。

  问:具体如何推进建设?

  成洪波:学校围绕智能制造工程与技术这一核心领域,在对原有的机械、计算机、电子、能源、光学等学科整合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方向,在生态环境、食品健康、机器人、航天航空等领域开辟空间,在人文社科协同改革发展方面探索路径。

  在平台建设方面,由杰出人才领衔主持,启动实施“东莞理工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3D打印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子散射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东莞分所”等12个重大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中子散射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例,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正在指导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研制项目。多物理谱仪作为全散射谱仪,将满足航空航天、高铁、核电、新能源及高端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也是我国第一台、世界第四台散裂中子源上建设的多物理谱仪。

  在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方面,我们进一步提升华为网络技术与工程学院、中兴通讯学院、西门子自动化学院、微软IT学院等办学水平,加快推进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机器人学院、智汇谷现代网商学院、先进制造学院、360网络安全创新学院5个新的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如与深圳智汇谷集团合作共建现代网商学院,引入行业优势资源,实行全新工程教育模式与管理运行机制,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网络空间安全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教育品牌。与长安镇政府和模具产业共建先进制造学院,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这些特色产业学院的共同特点是瞄准产业前沿需求,依托龙头型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改造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我们希望能围绕广东、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局,在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发展服务的供给上有所作为。同时,也希望把握“新产业”——“新工科”——“新大学”这一体系,在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上有所贡献。

  更多惊喜+无限可能:未来值得期许

  问:东莞理工学院短短25年实现三次飞跃,如何理解这所年轻大学的精气神?

  成洪波:一所大学的发展与所处的区域有紧密联系,与所在城市血脉相连。传承发展东莞城市精神文化的同时,东莞理工学院也逐渐形成自己的品格精神,又对城市发展起引领作用。

  从“学而知不足”校训精神,到这些年学校发展积累的文化品格,首先是勇于担当,以责任来定位自己的价值追求,同时善于学习注重积累;既知不足,又敢于设想、追求、创新和超越。在新的历史时期,东莞理工学院更要保持年轻的状态,勤学善思、务实创新,主动承担起“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使命。

  问:今年东莞理工学院25岁了,我们不妨畅想一下,未来会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成洪波:如果以25年为一个时间段,那么未来25年东莞理工学院必将带来更多惊喜、无限可能。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大湾区是国内科技产业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随着科技产业革命的深入,学校将有来自产业、社会、政府提供的更多更好机会。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变与不变中要增强“守正出新、登高致远”的自信,保持特色发展的定力和创新发展的锐气。我期待,未来的东莞理工学院是一所能够洞察和引领变化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培养更多能够顺应和驾驭变化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高等教育变革中“中国道路”“广东范式”“东莞样本”的探索形成作出贡献。

上一篇:石龙:“抓重点,促提升” 继续深化“创文”工作 下一篇:东莞:3女1男共聚一室吸毒被端窝
本栏随机推荐新闻
·寮步:窃贼专偷无人看
·长安警方摧毁一涉恶势
·东莞:应届生招聘会周
·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
·道滘:助力大学生就业
·有东莞人投保九年 “
·桥头三家企业组团参展
·东部快线发生9起交通
·东莞:老生牵手新生跨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行动计划》通过东莞
·凤岗:“工改工”盘活
·东莞“三名工程”选拔
·清溪:民警支招做好春
·东莞市实施《珠三角规
相关新闻
·洪梅促进农村集体资产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
·横沥:山厦村狠抓“产
·南城开展15项暑期实践
·5家上市莞企股价再创

友情链接
广州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东莞新闻 | 中山新闻
粤ICP备12053410号-1 Copyright © 2014-2017 广东资讯网 版权所有.